奶牛日糧中添加脂肪的效果
來源:養(yǎng)牛網 編輯:佚名 更新于:2017-12-18 閱讀:
脂肪作為畜禽配合飼料中的高能成分,自其首先在養(yǎng)禽生產中應用具有良好效果以來,已有40多年的歷史,現已被世界各國普遍應用,成為配制高濃度能量飼料的必需添加物質。特別是在幼齡畜禽、高產畜禽的高產階段和應激降低采食量等情形下添加脂肪,對促進動物生產性能的充分發(fā)揮有顯著效果。
奶牛泌乳期隨著泌乳量的上升,對能量需要量也隨之增加,但采食量的增加卻相對減少,尤其是泌乳前期,能量代謝一般均為負平衡,從而限制了遺傳潛力的發(fā)揮。在生產中為了減少或避免負平衡的發(fā)生,提高產奶量,則必須提高日糧中的能量濃度,然而一般的做法是增加精飼料,減少粗飼料。但這種做法卻導致瘤胃發(fā)酵類型的改變,乙酸減少,丙酸增多,瘤胃pH值迅速下降抑制了纖維素分解菌的活性,使乳脂率降低,同時還易引起奶牛酸中毒及其他代謝障礙。目前減少或避免負平衡發(fā)生,既提高日糧的能量濃度,又不會降低乳脂率,同時也不會引起酸中毒的有效措施,就是在不改變日糧的精粗比例的前提下,在日糧中添加適量的脂肪。
據Clapperton等報道,每頭奶牛每天添加364克脂肪,產奶量提高8%,乳脂率提高13%--18%;Chalupa等(1991)用棕櫚酸鈣添加在奶牛日糧中,每天可使奶牛多產奶2.4千克,乳脂率提高5%。但乳蛋白含量下降0.16%;Schneider等(1988)將198頭母牛分成兩組,一組喂2.4%的棕櫚酸鈣另一組作對照組,經110天的試驗表明,飼喂脂肪可提高母牛產奶量9.48%,第一次配種受胎率提高17.4個百分點,同時添加脂肪可減輕酮血癥和脂肪肝發(fā)病率等代謝病。在奶牛甘糧中添加6%的魚油,也可顯著提高產奶量。表明在奶牛曰糧中添加脂肪,對提高產奶性能有良好作用。
上篇:
下篇: